山西,以太原武宿机场(年旅客吞吐量1477.51万人次)为中心,大秦铁路(年运煤超4亿吨,全球最大货运专线)、瓦日铁路构成“西煤东运”动脉;高铁运营里程2329公里(太郑、大西客专),中欧班列“晋欧线”覆盖20国,依托中鼎物流园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太原地铁运营里程52.4公里,“公铁联运”效率中部领先。
在交通基建方面,河北港口吞吐量(唐山港单港超越山西全省货运量)、沿海交通网络复合优势显著。山西的铁路货运虽强,但缺乏海港支撑,开放通道单一。
产业实力
河北,以“钢铁大省”著称(河钢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1/4),装备制造(长城汽车年产超100万辆)、电子信息(京东方石家庄基地)为支柱,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专精特新”企业超1600家。
山西,煤炭产量占全国1/4(晋能控股集团年产能4亿吨),煤电、煤化工(潞安化工)、半导体(山西综改区存储芯片项目)为核心产业,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全国第一,风光电装机占比达38%(能源转型提速)。
在产业实力方面,山西凭借能源保供的全国战略地位(煤炭“压舱石”作用)、新兴产业(半导体、新能源)增速亮眼,展现出更强的产业韧性。河北钢铁产业面临转型压力,新兴动能培育稍慢。
科教底蕴
河北,拥有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全国顶尖)、河北工业大学(双一流学科,电气工程)等高校123所,在校大学生超150万人,雄安新区引入北京高校分校18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96%,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聚焦空天科技。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双一流学科,矿业工程)、山西大学(第二轮新增哲学、物理学双一流学科)等高校83所,在校大学生超100万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85%,汾阳实验室、太行实验室攻关煤炭清洁利用,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800亿元。
在科教底蕴方面,河北高校数量(超山西40所)、雄安创新资源虹吸效应突出。山西虽研发强度更高,但顶尖高校与国家级平台数量较少。
医疗事业
河北,根据河北省卫健委2024年最新统计,全省共有三甲医院74家(含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其中石家庄占26家,唐山13家,保定15家,邯郸11家,医疗资源集中度居华北前列。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系覆盖全省,与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建立深度合作,推动疑难重症跨省诊疗。
山西,山西省卫健委2024年公告显示,全省三甲医院数量为80家(含新增专科医院),其中太原独占33家,长治7家,大同、临汾各4家,但非省会城市医疗资源密度显著低于河北。山西医科大学新增6所三甲附属医院后,临床教学资源跃居中部前列。
在医疗事业方面,山西凭借80家三甲医院的总量优势(较河北多6家),以及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区域医疗协同机制,在医疗资源总量上领先。河北虽总量稍逊,但依托京津冀医疗协同政策,在高端医疗技术输出(如雄安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基层医疗覆盖(县域医共体100%)上更具特色。
旅游业
河北,以“皇家文化”为核心IP,承德避暑山庄、秦皇岛北戴河、唐山清东陵等景区闻名,2024年接待游客9.37亿人次,旅游收入1.11万亿元,“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领跑全国。
山西,以“古建文化”为特色,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佛教圣地)三大5A景区吸睛,2024年接待游客9.1亿人次,旅游收入9200亿元,“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联动效应凸显。
在旅游业方面,河北游客规模(超山西0.27亿人次)、滨海度假与皇家文化独特性突出。山西文旅资源更具历史厚度,但国际化营销不足。
民生福祉
河北,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万元(同比增长5.2%),城乡收入比2.45:1,“雄安新区就业扶持”带动全省新增城镇就业89.92万人,保障性住房开工量居华北前列。
山西,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万元(同比增长5.8%),城乡收入比2.56:1,“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培训超200万人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全国第一),但县域经济实力较弱(GDP超300亿县仅11个)。
在民生福祉方面,河北人均收入绝对值、雄安新区政策红利辐射更具优势。山西收入增速更快,但总量与省会带动能力不足(太原GDP占全省23%,低于石家庄的26%)。
城市建设
河北,石家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5%,正定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城等新城崛起,地铁运营里程78.2公里(在建里程150公里);保定“品质生活之城”建设加速,承接北京疏解高校12所。
山西,太原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8%,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生态修复完成,地铁运营里程52.4公里(二期规划延伸至晋中);大同“国际康养城市”、长治“无废城市”试点成效显著。
在城市建设方面,山西生态修复成效(汾河流域水质改善)、省会绿化指标(超石家庄1.3个百分点)更优。河北城市扩张速度快,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仍高于山西(2024年PM2.5浓度,河北37.7μg/m³vs山西35μg/m³)。
人口与经济
河北,面积18.8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78万人,2024年GDP总量4.75万亿元(增速5.4%),人均GDP6.44万元,第三产业占比53.7%(服务业主导),沿海经济带贡献全省32%的GDP。
山西,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81万人,2024年GDP总量2.55万亿元(增速2.3%),人均GDP7.32万元,第二产业占比48.5%(工业主导),能源工业投资增长18%(转型动能强劲)。
在人口与经济方面,河北经济总量(超山西1.6万亿元)、人口规模(近山西2.1倍)、京津冀协同发展乘数效应显著。山西人均GDP更高,但人口基数小,内需市场有限。
能源保障
河北,粮食自给率85%(年产粮食3908.8万吨),能源自给率35%(依赖山西煤炭、内蒙古电力输入),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69.7%(风电、光伏为主),曹妃甸LNG接收站年周转能力1200万吨。
山西,粮食自给率68%(年产粮食1468.7万吨),能源自给率超90%(煤炭、电力外调量全国第一),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占全国30%,晋东南“风光储一体化”基地规划装机超20GW,西电东送电量占京津冀消费量1/4。
在能源保障方面,山西“能源粮仓”地位(煤炭储量占全国26%)、电力外调能力(保障华北能源安全)突出。河北能源对外依存度高,战略保障能力弱于山西。
高光时刻总结
河北全胜领域:地理区位、交通基建、科教底蕴、旅游业、民生福祉、人口与经济
河北的核心优势,是依托京津冀实现“区位红利+开放经济+民生保障”三维领先,唐山港、雄安新区、石家庄医疗集群构成发展三极。
山西全胜领域:产业实力、医疗事业、城市建设、能源保障
山西的核心优势,是煤炭“王牌”支撑经济基本盘,风光电转型加速(2024年新能源装机增速全国第一),文旅融合(云冈石窟数字工程)与生态修复(汾河治理)树立内陆省份典范。
综合来看,河北以6:4胜山西,胜在经济规模、开放能级与民生综合实力;山西虽总量落后,但能源安全、转型增速、生态治理三大特色不可替代。
两省分别代表“沿海协同型”与“内陆能源型”发展模式,在京津冀与中部崛起战略中承担不同使命,未来或在绿电输送(晋电入冀)、文旅联动(太行山水线路)等领域深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部分数据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有所差异,以官方公告为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