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汇
2013年以来,我县按照国家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安排部署和总体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各项工作,通过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供给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和形式等,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汝阳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北汝河上游,距洛阳市区68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酒——杜康酒的发祥地、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汝阳黄河巨龙的发现地,有“中国杜康文化之乡”和“中国恐龙化石之乡”的美誉。全县地貌呈“七山二岭一分川”分布,总面积133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5万亩,现辖13个乡镇1个产业集聚区、210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人口47万,其中农业人口40.8万。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91元,属秦巴山片区连片开发重点县。曾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和“省最佳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
全县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8个(县广电总台、新闻中心、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县电影公司、县文物管理所、县广电网络公司),乡镇、工业区综合文化站14个,村级文化文化大院210个,县城文化广场5个,乡、村中小型文化广场16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数字化电影放映,已达到全县210个行政村全覆盖,有线广播电视已达到村村通,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全县已申报确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个,市级6个,县级10个,基本形成了以人文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休闲文化、本土饮食文化、特色工艺品文化为主的发展格局。文化产业注册项目15类,304项,注册资金2386万元,从事文化产业单位数491家,从业人员3703人。活跃在我县的民间艺术团体60多家,成立书画协会4家。农村业余文艺表演队420个,电影放映队14个,网吧经营户28家,音像经营户10家,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10个。
二、创建规划落实情况
? ? ? ?(一)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方面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成效明显。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为一体的汝阳县文化活动中心项目,作为我县重点工程(也是列入我市创建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总投资5500万元,规划用地总面积6708.6㎡,总建筑面积 30428㎡,于2013年7月开工建设,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图书馆、文化馆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设计,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000平方米。县政府通过政府采购,配备了价值220万的“两馆”设备购置,完善各项服务,不断提升我县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十四个乡镇(工业区)文化站已全部按照《乡镇文化站管理办法》、《乡镇文化站建设标准》要求,达到“三室一厅一房”、单独成楼、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室外活动场地不低于1800㎡的标准要求,内部设施和服务项目也按照标准要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图书室藏书不低于3000册,电子阅览室电脑均达到10台以上。全县210各行政村、10个城市社区全部建有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已达到全覆盖,广播电视已达到村村通。县城文化活动广场5个,乡、村中小型文化广场165余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网络健全、结构合理、符合要求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
坚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政府公益性事业单位为主导、业余文艺团队为骨干、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得到明显提升。
一是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县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场、烈士陵园、县直单位和学校体育设施以及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已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其中县图书馆免费开放时间每周不低于56小时,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室开放时间按照要求每周不低于42小时。同时,我县还积极创新、大胆尝试,借助“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试点”这一契机,整合网络资源,建成12家网络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的延伸点,向群众免费提供图书阅览、网络培训、休闲娱乐、绿色上网等公益服务。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公益文化惠民活动。着眼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注重把文化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每年由县文化馆组织的“河洛欢歌.梦想汝阳”广场演出不低于50场、舞台艺术送农民不低于100场、数字电影放映2520场、“欢乐进基层”送文艺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进企业、进军营”不低于100场、“非遗”进校园进敬老院巡演不低于50场。其中由县文化馆组织策划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欢歌文化狂欢月”汝阳专场、“河南汝阳杜鹃花节暨炎黄文化节”开幕庆典文艺演出,已成为代表我县最高文艺水准的标志性节目。去年9月12日,由我县文化馆组织编排的舞蹈《牡丹之歌》代表洛阳市参加上海国际旅游节演出,受到好评。去年以来,我县还根据洛阳市统一部署和本地实际,组织开展“牡丹歌曲大家唱”30余场,活动遍及县城各社区、学校及部分乡镇;“舞动花城”广场舞大赛16场,遍及全县14个乡镇(工业区),参赛舞蹈队达140个;“教你一招”文艺培训40期;书画作品巡回展30场次。县图书馆充分利用公益大讲堂、流动借阅服务、“浸润书香”读书活动、阅读推广、宣传服务等方式开展各种培训、讲座每年不低于40次。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也积极依托传统节庆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表演、书画展览、文体娱乐等传统文体活动。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3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5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
三是社会参与机制初步形成。通过政府采购、公益赞助等政策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事业建设中来,不仅丰富了文化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而且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县政府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开展每村一场戏送戏下乡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民间艺术团体、文化艺术协会、文化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文化服务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 ? ? ? (三)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方面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宣传部长、副县长为付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示范区创建工作。研究制定了《汝阳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及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 ? ? ? (四)关于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方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增加。2014年,仅文化活动中心工程建设已投入资金3000万元。同时按照市创建办要求,县财政从去年以来,先后共拨出文化专项资金199万余,用于文化事业发展,其中两馆免费配套20万余,广场演出13万元,双节群众文化活动15万元,非遗保护10万余,送戏下乡10万余送戏下万余,基础设施配套83万余,创建经费48万元,2015年,县财政在保证正常免费开放经费外,专门拨付220万元,用于“两馆”设备购置。
县图书馆、文化馆现有编制17人(其中图书馆5人、文化馆12人),县政府通过增加编制、购买公益岗位的方式保证两馆工作人员别到达30人。乡镇文化站级编制到达3人。每个行政村保证有一名文化管理员。
(五)关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及保障措施
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和文化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共文化机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初定任务、定目标,年终严格考核、奖惩,以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关于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取得的成效
我县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针对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点做了一下几方面工作:
? ? ? ?(一)加大投入力度,重点解决文化阵地标准低、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我县经济条件落后,历史欠账多,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县文化馆、图书馆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内部设施陈旧落后,尤其是图书馆藏书不足2万册,且多年未更新,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乡镇文化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存在房屋被挤占、挪用、配套设施不到位或被借用等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成为我县示范区创建面临的主要瓶颈。为彻底解决我县“两馆”(图书馆、文化馆)用地及用房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在县城刘伶广场东侧新建汝阳县文化活动中心,总投资5500万元,规划用地总面积6708.6㎡,总建筑面积 30428㎡,于2013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0月份交付使用。该项目设计层数为地下一层,地上16层,是以演艺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文博馆、新华书店、档案馆、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为一体的综合活动中心。该项目一层为可容纳850人的会展中心及其他中小型会展厅,可满足演出、会议、展览等不同需求,二层三层为多功能区域,四层以上为文化馆、图书馆综合功能区及文博展览区,其中文化馆、图书馆均按国家一级馆标准建设,大大提升我县文化品位。针对乡镇文化站建设,通过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定期督查、通报问责等方式,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去年以来,各乡镇累计投入100余万元,用于文化站达标升级工作。汝阳工业区、城关镇、上店镇、刘店等乡镇按照创建标准,对文化站进行了重新调整装修,并高标准购置了电脑、文件柜、培训桌椅、活动器材等文化设施,付店镇投入15万元在文化站一楼临街建成文体活动室和高标准演艺活动放映厅,并对外免费开放,定期播放电影等文艺节目,王坪乡新建了文化广场,新腾出两间文化活动室对群众24小时开放。十八盘、蔡店、小店、陶营等乡镇对挤占挪用的房屋全部腾出,保证了文化站的独立完整,截止目前,14个乡镇(工业区)文化站已全部按照《乡镇文化站管理办法》、《乡镇文化站建设标准》要求,建设到位,其中柏树乡综合文化站被评为省一级综合文化站,城关镇、付店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省二级综合文化站。
? ? ? ? (二)实施项目带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我县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结合这次示范区创建,为有效挖掘丰厚的文化资源,打造汝阳文化名片,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一下三个“坚持”:坚持以文化、旅游、生态县城建设为带动,依托深厚的酥酒文化、恐龙文化、炎黄文化、鬼谷文化等文化资源,进一步打造北有酒祖文化、南有炎黄文化、中有鬼谷文化和恐龙文化的多元化品牌效应,增加“杜康、恐龙、炎黄、鬼谷”等文化的附加值。坚持以节日活动为带动,持续提升南街排鼓、秧歌等节日传统文化活动、河洛欢歌梦想汝阳广场文化活动、公益电影放映、百场公益演出等品牌活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坚持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带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的挖掘、展示、传承,打造汝阳文化品牌。2014年,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来我县制作了《中原小镇来探奇》,对我县南庄木偶戏等非遗项目、杜康酥酒文化等民俗文化进行了报道,2015年4月3日-7日河南电视台《这里是河南》栏目制作播放了“汝阳映像”五集专题片,分别以“汝阳探源、酒祖杜康、寻龙之旅、天下第一军校、风云高平陵”,对我县历史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 ? ? ? (三)做好文化惠民工程,使群众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一是抓好广场文化。河洛欢歌梦想汝阳消夏广场文艺演出已成为我县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舞台,每年从5月开始,到9月结束,持续5个月。二是抓好节日文化。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三八妇女节、杜鹃花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元旦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以群众广泛参与为主的民俗文艺、戏曲表演、书画展览、文体娱乐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三是抓好“欢乐进基层”送文化下乡活动。通过教你一招、文艺轻骑等形式组织开展文艺“六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地、进军营、进企业、进学校)活动、舞台艺术送农民、牡丹歌曲大家唱、“舞动花城”广场舞选拔赛、九川杯广场舞选拔赛、非物质文化巡演等活动的开展,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文化惠民活动的成果。
四、特色亮点工作及创建经验
汝阳县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过程中,针对我县经济文化落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的实际,充分借助“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试点”这一契机,把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有效融合起来,利用上网服务场所遍布城乡、靠近社区、贴近居民的优势,将乡镇文化站的一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植入上网服务场所,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网络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拓宽了乡镇(社区)文化服务深度,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 ? ? ?(一)整合网络资源。2013年12月,在文化部将洛阳确定为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试点后,汝阳县迅速行动,制定出“依托当地网吧,利用闲置资源,融合乡镇文化站部分职能,建立乡(镇)、(社区)网络文化服务中心”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把此作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场所区位、网络、技术等资源优势,设立相对独立的公共文化服务区,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部分公共文化服务“基因”移植进来,成立网络文化服务中心,为附近群众提供免费公共文化服务,有效地弥补了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
? ? ? ?(二)拓宽服务范围。网络文化服务中心根据附近群众的需求,共设立以下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图书阅览区(休闲书吧),由县图书馆配送图书2000册,作为馆外借阅点,将其纳入图书总分馆范围,通借通还,方便群众借阅;电子阅览区,配备不低于10台的电脑终端,将公共文化信息共享资源有效衔接,为群众提供电子阅览、信息共享、网络培训等服务;休闲娱乐区,设有棋牌室、健身器材室、乒乓球室、茶艺室,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等服务;青少年绿色上网区,该区域计算机里面的内容经过进行了预先筛选,没有大型网络游戏,仅安装有益智类小单机游戏,为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场所;3D网络影视体验厅,为群众提供3D影视服务。
? ? ? ?(三)理顺管理机制。新成立的网络文化服务中心,作为乡镇(社区)文化站的延伸,接受乡镇(社区)文化站的统一领导,县文广新局、乡镇(社区)文化站定期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并提出工作要求。同时为保证更好的为群众提供免费公共文化服务,县政府对新建的网络文化服务中心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资金补助,并将其纳入基层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范围,每年根据经营状况给予适当补贴。
? ? ? ?(四)完善各项制度。在探索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网络文化服务中心简介》、《乡镇(社区)网络文化服务中心功能介绍》、《乡镇(社区)网络文化中心管理制度》、《网络文化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区管理制度》、《网络文化服务中心资源共享区管理制度》等制度,并规范上墙。
目前我县已在付店城关、内埠、陶营等乡镇(社区)建立了6家网络文化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另外还有10家互联网上网服务企业正在实施中。今年年底前将在全县所有互联网企业开展。
2015年1月21日,国家文化部组织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长等相关文化机构负责人到汝阳察看了九川社区网络文化服务中心、陶营镇网络文化服务中心、杏花村社区网络文化服务中心,一致认为我县“把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两项工作实现有效融合,进一步拓展了乡镇文化服务深度,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做法走在了省市乃至全国的前列,经验可取。9月2日文化部市场司司长陈通到我县调研,对我县利用互联网场所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做法表示赞赏。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 ? ? ? (一)对照标准,做好示范区创建各项提升工作。一是加快汝阳县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进度,确保今年10月份前投入使用,并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配足配齐各项设施,免费对外开放。二是稳步推进乡文化站、村文化大院达标升级工作。
? ? ? ? (二)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使群众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一是继续开展好“河洛欢歌·梦想汝阳”消夏文化广场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动。二是组织开展好“舞台艺术送农民”及由政府购买的每村一场戏演出活动。三是组织开展欢乐进基层送文化、送图书“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地、进军营、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继续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确保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五是大力发展县、乡、村数字文化建设,完成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任务,积极推广图书馆总分馆制,推进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使数字文化阵地成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平台。六是全面实施“两馆一站”免费对外开放。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站)、乡镇文化站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文化馆、图书馆形成5个以上品牌服务项目、文化站形成4个以上品牌服务项目。六是努力打造多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
? ? ? ? (三)加强对乡、村文化队伍的培训,使乡、村文化队伍向知识化、专业化迈进。组织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等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的业务指导和培训40次,积极促进我县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更好发挥文化工作者在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
? ? ? ? (四)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充分借鉴外地经验和做法,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偏远地区群众、残疾人、留守儿童、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使更多弱势群体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 ? ? ? (五)积极探索我县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设施扩展功能、共建共用,使之成为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的阵地。从实际出发,以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为依托,统筹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发挥对农民群众服务的综合效益。
汝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5年9月20日